二战后,日本一直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现在日中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认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属于加害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受害方。日本秉着承认对外国侵略的事实和对殖民统治负有责任的态度,站在应努力实现和解的立场;今天依然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
《旧金山和约》签署后,日本恢复独立,随后与东南亚各国签署包括赔偿和经济合作在内的条约,并恢复邦交。1965年,日本与韩国签署同样包括赔偿和经济合作在内的《日韩基本条约》,并建立邦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际,日中联合声明中关于历史问题,明确记述“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福田赳夫政府与华国锋政府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然而,日本政界人士时常发表为过去战争辩护的言论,以及教科书争议、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不断,也让日中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从未得到彻底解决。但是,日本无论对东南亚还是中国,都在积极推动经济合作,谋求通过经济活动促进民间交流,并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和解。
进入1990年代,在日本律师团体的推动下,国际上开始出现向日本政府和企业提起私人赔偿的案件。这也体现韩国的民主化和中国社会活动开始出现相对自由的一面。
新的历史事实也逐渐被揭露。1993年,时任自民党宫泽喜一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承认,日军介入从军慰安妇问题,并明确表示反省和道歉。1994年,多党联合执政的村山富市内阁成立,来自社会党的首相村山在当年发表面向战后50周年的谈话(跟下文1995年的“村上谈话”不同),决定对台湾人民赔偿,以及促进与外国就战争及殖民受害进行补偿与和解的计划(和平友好交流项目)。作为项目的一环而打造的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时至今日,已向全世界免费公开大量近现代日本官方文件的数码图像。
1995年8月,村山内阁发表广为人知的“村山谈话”,以批判的眼光看近代日本,明确承认日本殖民统治和对外国侵略的事实,并反省和道歉。1998年,桥本龙太郎内阁外务大臣小渊惠三在外交政策演讲中说:“我们将继续通过经济合作等方式,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中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并努力解决遗弃化学武器处理等日中之间尚未解决的各项问题。”决定根据已生效的《化学武器公约》,推进与中国在遗弃化学武器方面的合作,合作项目持续至今。
1998年11月,首相小渊惠三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日本将遵守村山谈话。2005年8月,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小泉谈话”,对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衷心的道歉”,同时表示“我国战后的历史,正是用行动表达了对战争反省的和平的60年”,强调战后所走的和平道路。然而,2005年,中国发生一系列反日游行。
小泉谈话发表两年后,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并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积极评价。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这可以说是对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给予积极的评价。但关键是,是否“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这也是日本在这方面须要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
2015年8月,时值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这一谈话继承村山谈话,承认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的事实,并指出日本最初推行国际合作,但在1930年前后偏离方向,强调战后日本重回国际合作的道路,正在沿着和平道路前进。此外,安倍还于同年与韩国达成《日韩慰安妇问题协议》,承认慰安妇问题的事实,并明确表示“作为日本首相,我再次向所有作为慰安妇而遭受无法估量的痛苦、身心受到无法愈合的创伤的人们,衷心地表示歉意和反省”,开辟解决该问题的道路。但朴槿惠政府下台后,韩方撕毁协议。
围绕战争问题,日本国内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也存在历史认知问题,甚至成为政治争论焦点。日本国内的这些争议已反映到国外,引发人们对日本社会就历史认识的质疑。但从历届首相的历史谈话来看,日本政府对侵略和殖民统治,总体上表现出反省和道歉的态度,中方也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但现实中,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历史处理方式的批评仍然存在。
如今,随着亲身经历战争的一代人的离世,对战争的记忆也逐渐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将问题视为不存在。达成历史和解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如遗弃化学武器问题,个别问题也须要建立解决个别问题的框架。在这方面,仍有不少领域尚未完全建立起解决框架,而加害方的日本也必须继续承当相应的责任。话说回来,问日本与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是否达成对历史的共识,答案很难说“是”。关于各国之间围绕的历史问题,在如何研究、如何教育方面,也须要推进互相理解和诚挚讨论。
本文出自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