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过了50年,在两国的经贸关系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初以劳动成本低为背景,日本企业在中国兴建工厂。伴随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位置逐渐从“工厂”转向“市场”。在两国之间存在政治问题等环境下,今后的50年该如何走?日本经济新闻采访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佳能(中国)董事长小泽秀树。
记者:中国市场如何保持增长?
小泽秀树: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自2004年起,外资企业获准在中国本土自主进口和销售商品。2000年代成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增长10%以上的时代,也是佳能的在华业务年均增长30%以上的时代。
以2012年为转折点,在华业务的局面发生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率降至1位数,由于智能手机的崛起,从佳能中国的销售来看,属于重要产品之一的卡片机的需求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相关问题的影响,对日本企业来说,在华业务不再是持续增长的局面了。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小泽秀树: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非常巨大,远远超过日本市场,规模匹敌欧洲和北美市场。尤其是在高端相机领域,营业收入排在世界首位。在20~30年前,以日美欧为标准敲定商品战略,但最近10年开始优先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
今后中国或将面临人口减少和中美关系等严重问题。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包括据称每年达到1000万的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就业稳定,提出维持年均5.5%的经济增长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将采取各项政策。
记者:对于中美关系的恶化,在中国的企业如何应对?
小泽秀树:中美对立、新冠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芯片和零部件短缺等意外的情况不断发生,甚至连最近的趋势也日趋难以预测。从贸易战到高科技等主导权之争,中美对立日趋激烈,本国的产业和企业得到了政府更多支持。
作为在华业务的负责人,将坚持“入乡随俗”,在考虑到中国政府意向的同时推进本土化,有助于提高在华业务的盈利。不过,在新干线和钢铁等此前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领域,中国企业崛起,开始在世界范围与日本企业形成竞争。如何在今后取得双赢的局面,佳能也必须思考长期战略。
针对本土化的推进方式,各企业的回答不同。不过,这个问题关系到日本具有优势的产业政策的战略,如何深耕本土化,每个企业也要好好思考。
记者: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似乎在导致中国经济减速。
小泽秀树:由于疫情居家的原因,既有因此需求增长而导致销售非常强劲的产品,也有市场需求下降销售受到影响的产品。此外,由于芯片和零部件短缺,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仍然存在。在实际的市场销售中,仍然感受到非常强劲的需求。8月中国出现酷热,但消费非常旺盛,同月的销售保持坚挺。
记者:如何应对日本品牌面临的风险?
小泽秀树:中国有很多偏爱日本品牌产品的消费者,但如果日中政府间发生对立,也可能会抵制日货,这称得上一种中国风险。不过,在中国市场,日本品牌产品深受信赖,通过满足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不管在何种环境下,也能维持增长。
记者:如何实现人才本土化?
小泽秀树:日本企业总的来说属于随着积累经验,收入不断上升的模式,但在中国,为了确保优秀人才,需要给出提高工资等果断的优厚条件。应将招聘定位为人才投资,要求人才带来投资回报。确保优秀的中国人才,推进本地化,还有助于员工道德感的提高。
小泽秀树: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先后常驻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自2005年担任佳能(中国)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