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参加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感想
( 来源:研究生 华雪梅  发布日期:2014-07-26 阅读:次)

2014714日至21日,为期八天的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在北京顺利举行。非常感谢王勇老师能够给我这次来京学习的机会,能够与这么多的中外学者交流学术,我感到非常荣幸。

2014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是由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佛学研究班、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共同主办的。此次研修班课程丰富,云集中外学者,不仅有以陈金华教授、James Robson教授、高田时雄教授等为代表的资深教授们的倾囊相授,还有来自美国、俄国、法国、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青年学者的学术探讨。学者们不分地域与国籍,相聚在什刹海书院,探讨佛教与东亚文化。

 

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方广锠教授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资料》演讲中,方教授提到:“做学术研究,要像范文澜先生一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像季羡林先生所说的‘研究某个问题,必须把有关资料一网打尽’。”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我会努力践行学者们的优秀品行,不断提醒和鞭策自己。

此次研修班,不仅有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演讲,还有研究实践方面的介绍。此次研修班主讲的三位资深教授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佛教与东亚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陈金华教授从“神圣空间”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我们讲述了佛教的发展与演变。高田时雄教授从敦煌文献与研究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古佛教的发展及其写经事业的盛行。James Robson教授则从佛道融合、混合的角度带领我们进入到中古时期佛教发展的新阶段。通过三位学者的讲述,让我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更加明白了现今学术界关于佛教研究之不足,作为青年学者需要肩负起这一重任。

 

众所周知,日本佛教起源中国,在现今中国佛教史料、文献严重缺损的情况下,日本佛教的研究对于弥补这一不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佛教包罗万象,而佛教宗派之多、国家之多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情况下,统筹研究各个宗派、各个国家的佛教也就成为不可替代的事情。王勇教授说,现今关于笔谈,尤其是佛教笔谈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而笔谈研究可以为普通文献研究提供补充,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和认识佛教。因此,在王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我选择了对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入宋求法的相关笔谈进行研究。我把这一想法与陈金华教授、高田时雄教授、James Robson教授交流,他们均对这一研究的创新性给予了肯定。虽然目前仅收集到了《宝庆记》一本关于道元与如净禅师的采用问答形式记录的书籍,但是只要我坚持下去,我想一定会有所收获。三位教授纷纷表示,这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对于研究日本曹洞宗与中国曹洞宗的关系,还是对于东亚佛教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James Robson教授对我说,“现在有很多学者都去日本寻找资料,但对于起源于中国的曹洞宗而言,对中国史料的剖析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虽然对于道元笔谈文献的研究比较少,但这个研究史非常有意义的”。在三位学者的鼓励和肯定下,我对道元笔谈的研究充满信心,虽然在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这次研修班不仅让我在学术方面受益匪浅,而且身在广化寺,切身体会到了佛门的清淡。八天期间,所有的饭菜都是由广化寺提供,每天品尝着清淡的斋饭,心也慢慢变得不再浮躁,渐渐安静下来。我不时想起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圣凯法师的话语:“繁华是暂时的,只有清淡才是永恒的。”除了学术方面的交流之外,还有北京广化寺方丈怡学大和尚题字与我们结缘,圣凯法师赠书与我们结缘。我深切的感受到佛门的慈悲和广结善缘,非常感谢王老师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来到这里参访、学习。

光阴似箭,为期八天的研修班课程很快结束,但是为学术奋斗的信念更加坚定。作为一位青年学者,通过此次研修,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很多资深的学者们对我们青年学者寄予了迫切的希望和殷切的期待,通过此次研修班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2014721

                                                    华雪梅

于北京什刹海书院



友情链接